本講座邀請8000米無氧攀登的登山家呂忠翰,與民眾分享今年度的高海拔探險經歷,藉由自身經驗去反思、去開拓臺灣對於戶外探險的想像空間,並鼓勵下一代勇敢地走出既定道路。
- 時間:11/16 (日) 14:00-16:00 (13:30開放報到入場)
- 地點:桃園市立圖書館新總館微光廳 (桃園市桃園區南平路303號)
- 講師:呂忠翰(果果)|世界公民兼探險家
- 報名連結:請點我
「爬山除了登頂還有什麼?我看到群山招喚祂的子民,給他們熱情給他們生命的意義。」By 陳敏佳。
🌲屬於臺灣的探險故事
跨上山稜之後,面臨的可能是絕倫美景、或是嚴寒孤絕,可能登峰眺望,亦或凋零消逝。驅動登山家在稀薄高海拔環境中一步一步向前邁進的,除了登頂的渴望,是否還有其他想要傳遞的故事?
甫在今年10月14日登頂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(8188M)的呂忠翰,其山野的啟蒙,是童年時在泰雅族老師陪伴下,學習透過原住民的文化去理解怎麼跟大自然共存;小學畢業後進入全人實驗中學,正式學習專業的登山技術,走進登山的世界。14歲時,少年呂忠翰選擇以打赤腳的方式登上人生第一座百岳,自此確認了自己要用更純粹的攀登方式面對高山。
「登頂」和「征服」,從來不是呂忠翰面對高山時的思考態度。對他而言,登山原本就不是為了要登頂,或站在山頂上拍照、打卡,而是要山做朋友,在攀登過程中認識其面貌,與之對話,並聽其回應。好比說,堅持用無氧的方式攀登八千米,在暴風雪與低溫的環境挑戰身體極限;又好比說,2023年與同為登山家的摯友張元植,一同挑戰道拉吉里峰西北稜未登新路線。
呂忠翰從不避談失敗。今年五月,經歷五次的挑戰終於順利登頂道拉吉里峰,而在干城章嘉峰的攀登時,他更歷經多次命懸一線,途中3度斷片、失去意識......,他的誠實讓我們直面攀登八千米的嚴峻挑戰,也讓人感受到了探險家的堅強與韌性。
🌲撐起下一世代的勇氣
台灣四面環海,我們土地擁有著7成的山林與丘地,比世界上許多國家都適合發展戶外。但有著多豐富自然生態與探索資源的台灣,卻在體制限制下少有遠觀的想法,難以培養出有延續性的探險,或鼓勵探險家發展的機會,甚至是有膽識的人!
呂忠翰堅信自己這一代有責任回到體制外,去撐住這個反體制的力量。如果我們希望下一世代具備創造能力、企圖心及創意,則成長過程中的探險及冒險膽識必不可少,而阿果現在身體力行的,除了不斷累積探險的故事,帶回世界的視野與勇氣,更努力於建立一個有系統的學習架構跟給予創造探險勇氣的環境,他鼓勵年輕世代不要陷入想塑造成為「最厲害」的角色樣貌,而是建立去探險時可以合作的好夥伴,才能真正走向未來的自己。
🌲膽識教育的推動者 - 呂忠翰
「不踩過那條線,只能永遠留在原地」—— 阿果
呂忠翰過去曾多次以無氧方式成功登頂世界前十四高峰,包含第13高峰加舒爾布魯木二峰、 第12高峰布羅德峰、 第8高峰馬納斯盧峰、 第9高峰南迦帕巴、第5高峰馬卡魯峰、 第10高峰安納布爾納峰,第3高峰干城章嘉峰、第2高峰喬戈里峰(K2)、第4高峰洛子峰、第7高峰道拉吉里峰、第6高峰卓奧友峰。其中除洛子峰最後200公尺吸氧登頂,其餘全以無氧方式完成。
對於呂忠翰而言,攀登探險不是在意山頂紀錄或要去向別人證明山岳資歷,而是去找尋美感經驗,揭開世界的面貌。經過自然的淬鍊,活得像個真正的人,與大眾分享這些得來不易的冒險故事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🌲 山林知事村主辦單位介紹 🌲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山林知事村為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為推廣「負責任登山」系列活動,2025年全臺主題講座邀請植物學者、自然引導員、登山家、森林護管員、山屋建築師、步道師等投身於山林場域的工作者,透過他們的專業知識與生命經歷分享,提升民眾對於自然環境的覺察與關懷,並建立登山安全與無痕山林的知識和態度,開心走入山林平安回家。
- 主辦單位 |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
- 合作單位 | 高雄市立圖書館、臺南市立圖書館、臺北市立李科永紀念圖書館、桃園市立圖書館
- 執行單位 | 台灣山岳
- 協辦單位 | 戶外安全推廣協會、HME戶外裝備、kawas、Norrøna 老人頭、OUTDOOR MAN、Rockland、台北山水、光之島文化藝術基金會
注意事項:
- 活動現場將進行拍攝與攝影,相關影像將作為活動紀錄、成果報告及後續宣傳用途,參與者視同同意肖像授權使用。
- 主辦單位若遇人力不可抗拒之因素,保有隨時修改、暫停或終止本活動之權利。




